数字经济是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选择,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2022年9月,人社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 年版)》中首次增加 " 数字职业 " 标识,共标识数字职业97个,众多数字职业在数字化发展趋势下被催生,然而,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数字经济就业影响研究报告》指出,2020年中国数字化人才缺口接近1100万,随着全行业的数字化推进,需要更广泛的数字化人才引入,人才需求缺口依然在持续放大。
为了培养数字技术人才,助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2021年启动实施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目的是培育数字技术技能人员,推进我国数字经济发展。
01 什么是数字技术工程师?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国家为此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需要培养一批高水平的数字技术人才。为了满足这一需求,2012年,国家人社部与工信部等部委单位发布了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等一批国家职业标准,并将其纳入到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中。这些职业被归类为新增的“数字技术工程技术人员”小类,这就是数字技术工程师,属于专业技术人员,并且可以参与职称评定。随着数字经济的持续发展,数字技术工程师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这些工程师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推动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而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是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
02 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
目标任务:计划在2021年至2030年,围绕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数字化管理、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虚拟现实、区块链、集成电路等数字技术技能领域,每年培养培训数字技术技能人员8万人左右。
组织领导: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指导协调小组(以下简称工程指导协调小组)负责项目的政策制定、统筹协调、组织管理,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推动、多方监督的管理体制。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本地区项目的具体实施。
面向对象:主要面向有意或正在从事数字技术领域新职业人员。
培训和评价:①国家职业标准是数字技术技能领域从业人员培训和评价的依据,各职业均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专业技术等级,分职业、分方向、分等级开展培训和评价。②培训机构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培训大纲明确的培训学时、内容和要求,规范开展线上、线下培训,对完成规定学时和内容的学员进行结业考核,颁发培训合格证书。③符合国家职业标准规定申报条件的学员,按照申报考核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的有关要求,向评价机构诚实守信申报相关职业专业技术等级考核。培训机构应主动对接评价机构,协调做好学员申报考核有关服务保障工作。④评价机构按照国家职业标准规定的申报条件审核确认报考名单,科学、客观、公正地组织专业技术等级考核,理论知识考核和专业能力考核成绩皆达60分(含)以上者为合格,考核合格者获得相应专业技术等级证书。
培训评价主体:工程指导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会同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征集遴选发布培训机构和评价机构目录。
政策保障:①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将取得专业技术等级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人员信息纳入人才统计范围,兑现相关政策。②参加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取得的相应学时记入《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当年度全国有效。③取得高级专业技术等级证书的,可作为申报高级职称评审的重要参考;取得中级、初级专业技术等级证书的,可纳入各地各部门中级、初级职称认定范围。具体职称认定或衔接办法由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自行研究制定。④取得培训合格证书的,按照有关规定申领职业培训补贴。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将培训机构目录、评价机构目录等信息纳入本地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两目录一系统”,制定完善职业培训补贴政策。